《男性的衰落》

《男性的衰落》

《男性的衰落》读书笔记

和鱼聊一聊水的存在

  • 男子气概的既得利益者:白人中产阶级男性
  • 注意区分生理性别(男性)与社会性别(男人):
    • 生理性别(sex):两性在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
    • 社会性别(gender):两性在社会文化构建下形成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异,是流动的人工产物
    • 男子气概只是习惯、传统和信仰的集合,而非生理特征的一部分。
  • 传统的男性性别角色四大要素:
    • 娘娘腔免谈:排斥“女子气”
    • 影响显著:寻求成功和地位,渴望被仰视
    • 吃苦耐劳:(危机面前)坚毅、自信而独立的气场
    • 去死吧:心事粗暴、大胆、有侵略性都是被默许的
    • 这几条男子气概的规则由男人们相互监督,女性展现上述特质时则会被看作非传统的另类女性。
  • 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按“标准男性”(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男性)的规则运转:
    • 男性力量在几千年来塑造了一个有利于标准男性的体制, 并使所有人相信这个体制是自然而普遍的事实。
    • 标准男性将自己作为参照点,用以评判其他人的价值观和文化。
    • 标准男性垄断了正式场合的审美,想在政治、商业或媒体领域受人重视,不管男女基本都会打扮得像标准男性,身穿两件套灰色西服。
    • 标准男性巧妙地将自己佯装为“正常”,使得社会的很多方面(如职场文化)表面看上去中性自然,实质上反应的是男性价值观及生活方式。
    • 客观视角就是男性的主观视角”。男性情绪敏感度更低,反而将自己易怒、 刻薄、 好斗的世界观描绘成理智客观的,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则为描述为“情绪化”的。
  • 夸大性别差异,声称女性拥有特殊才能,如她们同理心更强,更擅长达成共识、横向思考,实际只是在粗暴地制造性别刻板印象。
  • 标准男性打造了一件束身衣,并非所有其他群体的成员都能适应,成就高的非标准男性兴许会满足现状, 社会地位稍低的则极有可能从顶层控制的制度和偏袒中获利, 从而乐意将父权制维持下去,顶层赏赐的小恩小惠,足够抵消他们低人一等的羞辱感。
  • 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社会,而革命的构思者、 推动者和掌权者都是男人,由此巩固了男性的统治地位。
  • 我们大可以假设男性权力无处不在; 它可能藏在每个选择、 每个价值判断、 每个体系中, 令它们或多或少染上了性别歧视的污点:
    • 空调被永远设置在男性的舒适温度上
    • 公共场所的女卫生间总不够用
  • 男性的性别是无形的,在主观意识支配下,男性习惯将性别、性政治、性骚扰和两性关系等问题通通划为“他者” ,使其远离自己所在的群体。他们拥有男性特权,因而缺少动力去讨论这些话题。
  • “阴茎就像一张彩票,自带中大奖的机会。长了一根阴茎,就有机会赢得权位,也暗示了就算赢不来头奖,还有数百万个小奖在等你”。然而男子气概的大奖只能落入少数特权人士的口袋,因此在政治文化领域权力有限、经济地位较低的男人倾向于在更原始、更强调体力的方式(肌肉力量、暴力行为等)寻求权力,也喜欢从从他们眼里的低等人(不符合男性标准的人、女性)身上榨取出一点尊严。
  • 无论是什么行业,男人间总免不了“狗儿互闻底细的谈话”,言语间都暗含攀比意识。

男子气概部

  • 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作为社会规范后天习得,以内心收藏的各类故事(传说、八卦等等)为剧本,扮演为“男人”或“女人”。
  • 社会性别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的标志完全是随机产生的,所有标志某个明确社会性别的道具、 姿势和剧本都非一成不变, 而是暂时的社会构建的产物。
    • 设计师在“少女化” 一件中性产品时,会把它“变小变粉” ,且又因为女性更“热衷”于购物,这些产品往往会比男性同款商品要贵。
    • 十九世纪前粉色一直被视为男孩的颜色,“粉色更加坚定强烈,因此更适合男孩;蓝色更精致讲究,对女孩来说更漂亮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又因当时的第一夫人喜欢粉色,粉色才被确立为淑女的颜色。
  • 女性的东西都偏向于带有“装饰性”的设计,男性则偏向于“功能性”。
    • 围绕社会性别的一句错误潜台词便是,女性气质是加工过的,相比于男子气概,“表演”的成分更多。
    • 不仅“女人(wo-man)”这个词有附加音节,女装常被看作充斥着修饰、发型、化妆品、褶边等各种添加品的集合。
    • 男人则是真实、天然、正直的,因此男装不需要其他修饰,都是功能性的。
  • 男人只能从那些真正能理解自身成就的人身上认证自身的男子气概–成就同样高的其他男人。
    • 虽然男人会辩解说,自己有一身肌肉、 豪车和时髦西装是为了吸引女人,但他们实质是为让男性竞争者钦佩自己。
  • “ 真、真实、真诚、正统”,这样的男子气概不知为何成为了一根基线,其他身份认同都要受它审判或与它捆绑,随之便是,其他身份认同(女性或同性恋身份)都是虚伪、值得质疑、不正统的,然而这些“真”都是表演出来的。

怀旧型男人

  • 从根本层面看,男子气概似乎就是对统治的渴望,而宣示统治地位的最古老的方式就是暴力。受社会性别期待(强壮、主动)困扰的男人若没有正当的机会履行其性别角色,就会采用暴力的方式去履行。
  • 女性主义一直在朝前看:女性总有一天会获得权利、女性角色会逐渐变化扩展、女性正在为更好更公平的未来努力等等。她们不仅拥抱社会的改变,还拥抱自身的改变。为了担得起不断扩展的角色,她们要学会适应、学习新技能,变得更自信。男人却还在怀旧,不断回顾幻想中的黄金年代(原始狩猎/战争/重工业时代),那时传统男人自带的火爆脾气、暴力倾向和肢体力量都能各司其职,男人能统治女人。

客观保护壳

  • 成长过程中,男性就不断被四周的文化告知,自己的感情不同于女性:他们的情绪更寡淡,比女性单纯,更大大咧咧而不计较细节。男性情感的复杂程度遭到低估,这是男子气概最需要改变的地方。
  • 麻木是一种生存机制,一座情感庇护所。麻木不是不再拥有情感,而是不再意识到自己拥有情感,但那些情感依然会作怪,堆积在脑海中,支配人的潜意识、让人生理紧张,最终以各种方式外泄。
  • 无论男女,身上的“性趣”都是一种在不断回顾过去的东西。生物特征或许决定了我们拥有性欲,但与性欲相关的情感、性生活里呈现的攻势和角色,可能都是从童年习得的。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关系就是与家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多少反映了家人那个时代及社会的关系面貌,因此我们的性幻想往往来源于童年经历,就算幻想对象在后期有所改变,但幻想里的人物关系、相处模式、故事框架已经早早写就。
    • 仪式化的虐恋行为,就被认为是在从性欲的角度重演童年创伤。
  • 差异和权力不对等这两个重要元素几乎能让所有人产生性兴奋,然而让我们性兴奋的权力关系和维系日常情感的权力关系又总是不一致的:男性选择伴侣时通常最看重性,而女性则看重日常情感关系。
  • 所有人或许都是恋物癖,只不过有些恋物情结(迷恋苗条大胸女或高个儿肌肉男) 被接受为“正常” ,有些(迷恋橡胶、捆绑和打屁股)被认为是“特殊癖好”,有些(迷恋儿童和尸体)则被视作非法。
  • 肾上腺素是一剂强力的春药,冒险带来的刺激再结合性, 就是一杯上头的鸡尾酒。有特殊癖好的人可能会把性窒息、公开羞辱或犯罪当作冒险,更多的普通人会把出轨当作冒险。
  • 所谓的“一见钟情”更准确得来应该叫“一见移情”,移情是指一个人对旧关系的情感反应无意识地转移到了新关系上,原因往往是新关系里的人让你回想起了旧关系里的人,常见的即为父母或前任。
  • 男人花大力气维系老式的性别权力关系,或许是因为性欲,因为那些社会和政治层面上过时的东西才让他们性奋。但潜意识里塑造我们“性趣” 的力量可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社会语境的改变也会影响我们的“性趣”。
  • 心理治疗领域有一句常用治疗用语“表现得像”—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感受,表现得像你已经改变了,然后静静等待自己慢慢熟悉新的行为模式。如果进展顺利,你会更喜欢新的行为模式。

更新历史:

  • 2022.12.04 完成初稿
作者

Hugsy

发布于

2022-12-04

更新于

2023-04-11

许可协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