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书笔记
女人为何如此艰难
日本的几个世代:
面对父母这种“很难责怪的对象”,苦于父母言行和原生家庭关系的孩子可以暂时认为“父母有毒”,将其看作“敌人”或“加害者”。如此一来,童年和青春期被父母灌输了“都是你的错”的孩子,就可以很有效地将父母和自己切割开来。 – 田房
社会上存在现代家庭结构和一夫一妻制度,在此基础上,存在着经济上依附于丈夫的妻子。上一代的女性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被框入这个结构中。就算是她们主动走进这个结构,也不能因此责怪她们。这不能说是她们的责任(而是个人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她们别无选择。 – 上野
为人母者多多少少都会用“为了你好“这种方式控制子女,然而很少人会意识到”为了你好“其实是”为了我好“。 – 上野
本来,母亲必须亲自承认“我希望得到母亲的认可”、“但是不可能”,然而她作为一个成年人,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复杂心境,而将其归结为一句“都是为你好”,整个扔给子女。 – 田方
昭和时代之前的日本父权制家庭:长子作为未来的继承人而地位最高,次子、三子除非入赘,否则基本无法结婚,而要一辈子留在家里为长子一家干活,他们的性需求通过“夜游”习俗解决。女儿不受待见,就算不结婚,也要出去工作,因为她们可以当保姆/女佣/卖身等等,具有商品价值。
所谓婚姻制度,就是规定子女后代归属的制度。 – 上野
现在女孩子更招人喜欢/日本人更喜欢生女儿,并非女性地位有所提高,而是出于女儿好养育,老后希望得到女儿照顾的想法。 – 上野
有些人就是想不到“我年轻时也这样”。我觉得,这就是为人父母的自大。 – 上野
所有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就会开始对孩子施压。她们既是压迫者,同时也是牺牲者。因为在孩子面前,她们是绝对的强者,剩下的问题只是施压的程度如何,是否极端。 人总是会把不满发泄到最弱小的人身上,那样最简单。(孩子在母亲面前是弱者,母亲又是丈夫/自己母亲的面前的弱者)– 上野
母亲和女儿都会把彼此的人生套在自己身上。如果是母亲和儿子,就不会这样。(因为彼此是异性) – 田房
“是谁供你吃饭生活的”、“没用就滚”,这些都是母亲自身的(来自丈夫的)罪恶感,对需要别人的金钱来维持生活的内疚心理。她内心有一种无处发泄的想法,就是”我什么都不做,真的有资格活着吗?“,最后这些想法都外化成那些话。– 田房
女人曾经如何战斗?今后该如何战斗?
”个人的即政治的(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男女关系、夫妻关系这些个人的烦恼和痛苦都是女性被男权社会强加的政治性压力,个人关系中的不对等权力关系也是政治。
我之所以成为女权主义者,是出于私愤。我脑子里有一份长长的名单,记录了”什么时候哪个混蛋对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我心里则充满了”不可原谅!“的情绪。女性主义从”我“出发,因为个人的既是政治的!– 上野
社会存在A面和B面,政治、经济、时间、就业这些都是社会的A面,而B面则是生命、育儿、看护、疾病、残障等等。A面可以通融,B面却无可取代。男性都在A面,女性一开始也生活在A面,但随着分娩和育儿的开始,她们就不得不移动到B面。男性会以为疾病和受伤而发生转移,但除此之外,基本一直待在A面,女性则必须往返于A、B两面。如果B面不提出诉求,A面几乎不会主动参与B面,因为只待在A面是很占便宜的事情。– 田房
”当事者运动“:由问题当事者而非具有资质和权威的专家发起的运动。在社会上被称为弱者的人群(老弱妇孺残障LGBT)一直以来都被剥夺了当事者主权、”我的事情我做主“的基本诉求权,他们无法适应社会机制而被认为”有问题“,而命运被交给自己以外的人去决定。现在这些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上野
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到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 上野
认真思考婚姻、恋爱、育儿
”一人一杀“:原为战前右翼恐怖分子的说辞,意为”我们改变社会的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我会花一辈子,至少改变一个人。“
所谓恋爱和婚姻,就是无论男女都要将彼此纳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进入对方的人生。在进入彼此生活的关系中,一个人的自我会受到考验,所以那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最佳时刻。– 上野
男性不会主动改变是因为坐享”男性既得利益“。只有女性能够改变男性,如果女性不说,男性就不会改变,绝对不会改变。– 上野
别小看了恋爱和婚姻。男人和女人都是,别小看了婚姻!我就没有小看婚姻,所以没有结婚。(小看婚姻,对各种不重视的后果最后都会落到孩子头上)– 上野
孩子是个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任何人糊弄的生物。每个人都曾是那样的小生物,在父母的抚养下经历过或大或小的矛盾和碰撞。– 上野
一个人的内在也分为A面和B面。适应能力强的人,都是努力让自己的A面符合社会A面的人,为此他们要扼杀自我的B面。– 田房
现在这个时代,送孩子上学真的很苦。因为学校要求孩子必须符合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孩子会很惨,他们必须看父母脸色长大,他们虽然能得到父母的爱,但那是有条件的爱。你只有符合我定下的标准,我才承认你是我的孩子。– 上野
如果不保持缜密的交涉,夫妻关系就不会改变。与其对丈夫不理不睬,反过来教育子女,不如同代人(夫妻)激烈碰撞,让孩子看到自身的”成长”过程。– 田房
女性主义与性主题。永别了,大叔式思维!
- 同性友爱(homosocial):没有恋爱和性意义的男性友爱和男性关系,由塞吉维克提出的概念。其建立在厌女(misogyny)的基础上,靠恐同(homophobia)思想维持。
- 据说精神疾病中的恋爱妄想全都是被爱妄想,某些人会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是对方深爱的人。如果他喜欢的女性对他不理不睬,就会一厢情愿地解释成“她太害羞”,或是“有人阻碍了我和她的关系,我必须清除障碍”,总之一切都要符合自己的妄想。– 上野
- 如果认为一件事不可原谅,大可表达出来。只要带着这种想法,事情说不定就会变得简单。– 田房
- 所谓强者的特权,就是可以无须对弱者展开想象力。由于权力关系的不平衡,弱者会直接受到压迫,因此不得不思考。弱者必须考虑强者,对强者展开想象力,强者则不需要对弱者展开想象力,所以遇到诸如妻女在职场受到性别歧视这类事情,”大叔们“表现得十分呆滞,对前者不以为意对后者则大发雷霆。(妻子是外人,女儿则是自己的附属品,想象不到自己的女儿会成为其他男性毫无顾忌的性凝视对象,且自己可能对他人也有过类似行为)– 上野
- 以“想象自己的的女朋友或女儿是受害者”的方式向男性解释性暴力伤害,只是激发了男性对自己所有物遭害侵害的愤怒,相当于在说”女人是某个男人的附属品,而性侵害会损害哪个附属品“,这样说辞只考虑了男性之间的权力关系,而认为“女性的性属性是男性的所有物“,根本不算尊重女性。– 上野 & 田房
- 男性认为”自己要保护女性“,而”保护“这类字眼,也是思考男女关系的关键词。”谁要你保护了“。令和新天皇对皇后求婚时所述”我会用一生全力保护你“,保护的结果就是无法适应皇室生活。– 上野
- 母女关系和母子关系完全不一样,因为儿子无法弑母。男人总有一种妄想,认为世上只有母亲会100%包容自己。哪怕现实不是这样,他也会认为母亲对他的支配,对他的献身,都是出于对他的爱。正是那种爱,支撑了自己的人格。– 上野
- 女性遵从自己的欲望自由地投身性爱,这与”我不希望你在这里对我产生欲望“,以及我拒绝你的行为毫不矛盾。认为女权主义者等同于性保守,对男性产生欲望、激发男性的欲望的行为都和自己的理念相矛盾,是对女权主义的一种误解。他们把男性看成了一个整体,误认为对自己没有欲望的女性对全体男性都没有欲望。反过来,男性倒是可以在任何场合对女性这一性别产生欲望,单纯得可笑。哪怕是头一次碰到某个异性,他们都会观察对方的性征器官,或是仅仅触碰一下就轻易勃起。正因为如此,性产业才会成立,因为男性的性欲过于简单了!男性会对女性的器官产生欲望,但不会对女性的人格产生欲望。他们唯有将女性的人格还原到器官上,才能产生欲望。每个男性都会无意识地进行这样的物化操作,可是女性并不想成为不确定数量的任意男性的欲望对象。她们只在特殊的情况下,对某个特定的对象产生欲望。就算现在有欲望,也不代表别的时候一定有欲望。这并不矛盾。– 上野
- 性爱并非是”赤裸的交往“那么简单,因为彼此间都无意识地背负着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一旦脱掉衣服,双方就不得不直面数千年的男女关系的历史。“为何自己是异性恋?为何自己可以跟异性性交?”,那是因为大脑中被植入了异性恋的漫长历史,导致自己容易对异性产生欲望,也因为这样更简单。产生性欲的并非性器官,而是大脑。(同性恋者则因必须自己开拓不存在范式的性爱而苦恼)– 上野
- 为何人在恋爱时会意识到这是恋爱?因为我们已经从各种影视/文学作品里学习了恋爱的概念。女权主义者一直以来做的事,就是定义“这是性骚扰”、“这是家暴”。只要事先掌握了概念,人就会意识到“这是性骚扰”。哪怕很晚才知道这些概念,也可以重新定义自己以前的经历。如果不把感情变成话语,就无法成为经验。– 上野
我是女权主义者?
- 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上野
- 人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去理解他人,所以女性一旦主张权力,男性就只会理解为:“哦,你想变成我啊。”这是男性想象力的局限,而且这种理解意味着权利游戏中出现了新的竞争者,他们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上野
- 男性肯定知道自己拥有权力优势,绝不可能毫无知觉。很多男性认为自己没有沾到权力的光,自己吃了亏,且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心里觉得自己身为男性,应该沾到光。– 上野
- 新鲜事物刚出来的时候,往往有人用既有的价值观来解释,因此主张自身权力的女性在“大叔”眼里就成了“想篡夺男人权力的女人”。– 上野
- 女性一旦被男性友爱的社会同化,不仅无法承认自己的弱点,还无法容忍女性同胞是弱者(恐弱)。这是彻头彻尾的“厌女”,因为她们同为女性,看到女性同胞的弱点会痛苦不堪,同时产生憎恶。很多女性都以为厌女而向男性过度同化,希望得到男性的认可。– 上野
- ”厌女“在男性表现为”蔑视女性“,女性则体现为”自我厌恶“。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是让女性坦然接受并爱上女性身份的思想。– 上野
- 女权是不害怕争论的思想。女权主义者是自主申告的概念,只要一个人说自己是女权,她就是女权。– 上野
更新历史:
- 2023.04.09 完成初稿